
在療癒的過程中,我們都渴望盡快擺脫痛苦、回到平靜,但有時我們以為的「療癒」,其實只是另一種形式的逃避。逃避傷痛可能讓人短暫安心,卻無法帶來真正的修復。
真正的療癒需要勇敢地直視自己的內心,接受不完美的自己,並願意花時間去面對那些令人不安的情緒。
許多人在自我療癒的過程中,可能會無意間陷入「假療癒」的陷阱,例如催促自己趕快痊癒、過度使用正能量來掩蓋負面情緒,或是切斷人際關係來避免衝突。這些行為看似是在保護自己,卻可能讓人停留在原地,無法真正前進。要辨識這些「療癒假象」,我們需要更誠實地審視自己的行為和內心。
以下將探討幾個常見的「逃避式療癒」行為,看看你是否也曾在不知不覺中掉入這些陷阱。
1. 強迫自己趕快好起來
還沒從傷痛中走出來,就催促自己趕快恢復,看似努力,卻往往適得其反。真正的療癒需要時間和空間,讓自己慢慢接受、體驗和釋放內心的傷痛。給自己時間並不代表懦弱,而是尊重自己的感受。
2. 用過度的正能量掩蓋負面情緒
一直告訴自己要保持正面、樂觀,不去面對內心的悲傷、憤怒或失落,反而會讓情緒壓抑得更深。療癒的關鍵在於接納所有的情緒,即使是痛苦的,也需要勇敢去感受,才能真正放下。
3. 逃避關係中的衝突,選擇斷絕來往
切斷與他人的聯繫,看似簡單直接,但並不總能解決問題。重要的關係需要溝通和努力,逃避只會讓內心的矛盾和遺憾持續存在。真正的療癒,是願意去面對關係中的不適,並努力修復。
4. 避開讓你不安或害怕的事物
遠離讓自己焦慮或不舒服的人事物,可能帶來一時的輕鬆,但長遠來看,卻可能讓自己更害怕面對挑戰。療癒的過程需要學習如何與這些不適共存,並找到自己的應對方法,而不是一味逃避。
5. 把"保護自己"當作藉口,傷害他人
以維護自己的平靜為由,對他人冷漠、發脾氣,或採取被動攻擊的態度,並不是健康的療癒方式。真正的情感成長是學會誠實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,同時尊重他人的情緒與界限。
療癒並非一蹴而就,而是需要耐心、自省和勇氣。唯有正視自己的傷痛並努力面對,才能真正走向內心的平靜與成長。
如果您需要進一步的情緒支持,歡迎了解我們的 HealingTalk服務。我們的輔導員將為您提供耐心的聆聽和專業的支持,幫助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。
Comments